中共芜湖市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芜湖市审计局关于印发《芜湖市“十四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通知-凯发推荐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皖江江北新兴产业集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各有关单位,各县市区党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各县市区审计局,市审计局各科室:
《芜湖市“十四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已经中共芜湖市委审计委员会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芜湖市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 芜湖市审计局
2021年12月21日
芜湖市“十四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为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根据省“十四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工作报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市人民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等,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和关于审计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目标要求,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加快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为打造省域副中心、建设人民城市提供监督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审计工作的制度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全面落实党中央对审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要求,强化审计委员会对审计工作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2.坚持依法审计、客观公正。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聚焦主责主业,依照法定职责、权限和程序行使审计监督权。坚持原则、恪尽职守、勤勉尽责,做到查真相、说真话、报实情。按照“三个区分开来”要求,辩证看待审计发现的问题,客观审慎作出评价和结论。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把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推动共同富裕作为审计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推动惠民富民政策落到实处。
4.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用市场的逻辑谋事、资本的力量干事,紧扣“十四五”目标任务,统筹谋划审计工作,推进审计理念、思路、方法、制度、机制创新,揭示和反映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用改革的视角发现问题,以改革的思路推动解决问题,一体推进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
5.坚持系统观念。落实中央、省市委审计委员会部署要求,加强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增强审计工作的前瞻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既要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要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既要促进权力规范运行,也要促进目标任务完成。
(三)主要目标
1.健全集中统一的审计工作体制机制。把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落实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健全党中央关于审计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建立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健全审计委员会议事规则和制度,严格执行审计领域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
2.构建全面覆盖的审计工作格局。加大统筹力度,深入推进审计全覆盖,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审计监督体系,建立健全开发区(工业园区)审计工作体制机制,加强规模较大、下属单位较多的机关、学校、医疗机构和国有企业等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确保党委政府重大政策措施部署到哪里、国家利益延伸到哪里、公共资金运用到哪里、公权力行使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跟进到哪里。
3.形成权威高效的审计工作运行机制。坚持依法审计,用事实和数据说话,维护审计监督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坚持党政同责、同责同审,促进权力规范运行和目标任务完成。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构建审计计划管理、组织实施、复核审理、督促整改等既相互分离又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提升审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
二、主要任务
(一)政策落实跟踪审计。以贯彻落实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促进政令畅通为目标,加大重大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力度,加大对经济社会运行中各类风险隐患揭示力度,加大对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审计力度,强化审计成果运用,拓展审计监督广度和深度。
——突出审计重点。围绕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重点关注“十四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及年均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及年均增长率、高新技术企业数等;关注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安徽自贸区芜湖片区、国家创新型城市、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g60科创走廊建设情况;关注新兴产业培育、交通物流枢纽建设、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等重大战略实施、重大改革举措落实情况,推动“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突出政策跟踪审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提高公共资金、公共资产、公共资源管理使用绩效,促进人民城市建设。
——完善审计机制。推进政策跟踪审计与各类审计项目的统筹融合,认真组织实施审计署、省审计厅政策措施落实专项审计,顺着政策落实的全流程、全链条、各环节,发挥专业优势,确保审深审透,全面掌握各利益攸关方的意见建议,提高抽审面,客观反映政策落实的实际效果。
——提升审计质效。加强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综合分析,揭示被审计单位落实政策打折扣、搞变通,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反映政策措施不适应、不衔接、不配套等问题,及时向决策部门提出意见建议,打通政策“最先一公里”“最后一公里”,打破“中梗阻”,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
(二)财政审计。以推进预算规范管理、强化财政财务内部控制、优化投资结构为目标,加强对预算执行、重点专项资金和重大公共工程投资的审计。
——财政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审计。每年对各级政府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进行审计,重点关注预算体系的科学合理性,预算编制的合规性和完整性、预算分配的及时性、预算收入的真实性、预算支出的绩效性、预算结果的透明性,政府财务报告制度实施等情况,促进加强财政资金资产资源统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强财力保障。
——部门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审计。运用“预算执行 重点事项”等审计模式,对各级党政工作部门、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部门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5年内至少审计1次,重点关注预算执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委、市委实施细则要求、财经法纪执行、国有资产管理等情况,揭示预算执行中违规和管理不规范问题,增强预算约束。
——重点专项资金审计。重点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等专项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以及政策目标实现情况,推进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关注“双招双引”重大产业项目和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项目、关注产业技术制造业三个创新中心项目建设资金管理情况,促进重点专项资金提质增效。
——政府债务审计。重点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风险防控、隐性债务化解和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使用绩效等情况,推动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存量。
——重大公共工程投资审计。围绕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人民城市建设目标任务,重点关注空水公铁多式联运综合物流枢纽、过江隧道、轨道交通、机场改扩建、智慧停车系统、城市防洪改造、地下雨污管网整治、地下综合管廊等基础设施建设,以5g网络和数据中心为重点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老旧小区、街区改造等城市更新行动,组织开展跟踪审计和决算审计,促进提高投资绩效。
——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根据上级审计机关安排,组织开展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围绕项目协议约定的职责,重点关注财务收支、项目执行绩效以及债务管理等情况,促进提高项目质量和外资使用效益。
(三)国资国企和金融审计。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目标,加强对市属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以及国有资本和金融监管部门的审计。
——国资国企和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损益审计。围绕国资国企和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重点关注国资国企重大投资项目、资产处置、内部管控及风险防控、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等情况,关注担保、小额贷款、典当等业态发展,促进国资国企和金融机构完善公司治理,提高经营管理绩效,防范化解风险。
——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审计。围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重点关注“三重一创”政策的落实,高端装备制造、智能网联汽车、航空装备、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国家和省市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关注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实施情况,关注“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培育,关注规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支持国资国企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竞争力,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扩大双创孵化载体规模。
——国有资本和金融监管部门职能履行情况审计。重点关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管理,国有股权投资基金及其子基金的设立、投资、退出和风险管控,关注金融监管制度健全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等情况,推动监管部门转变职能、优化管资本方式,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情况审计。重点关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相关情况,促进信贷结构优化、增强金融普惠性,推动构建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实体经济体系。
(四)农业农村审计。以保障粮食安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目标,聚焦惠农政策落实和涉农资金安全绩效,加强对农业农村相关专项资金、项目和政策落实情况审计。
——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政策落实情况审计。围绕农业生产固基行动,重点关注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和现代种业发展、农业结构调整等情况,促进农业农村发展。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情况审计。围绕乡村建设规划目标任务、重要项目及农村两基建设提质行动,重点关注饮用水安全、“四好农村路”、“村组通”建设,以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三大行动”,扩大示范带、示范镇村比例,打造新时代幸福新农村。
——农业农村改革任务推进情况审计。围绕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农业农村发展要素保障、优化调整农业产业扶持政策等,重点关注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农村“三变”改革任务及国家级农业园区和农业强镇创建情况,促进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农业农村投入保障制度,增强乡村发展活力。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情况审计。围绕资金资产管理使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等,重点关注产业可持续发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政策落实等情况,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推动公共财力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提升整体发展水平。
(五)资源环境审计。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助力美丽芜湖建设为目标,全面深化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资金、项目和政策落实情况审计。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围绕领导干部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重点关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国土空间规划、污染防治等重大任务落实情况,促进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
——资源环境专项资金审计。围绕打造宜居环境、节能减排、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资源开发利用等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分配、管理和使用,重点关注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惠生联圩生态公园、龙窝湖湿地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开展开发区及工业园区闲置建设用地、工业低效土地全域治理,以及“标准地”制度实施情况专项审计调查等。
——生态文明建设政策落实情况审计。重点关注美丽长江(芜湖)经济带建设、“双碳”战略实施、长江“十年禁渔”政策执行、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绿色发展体系构建、能源消耗降低,以及大气、水、土壤污染和固废危废防治等情况,促进绿色发展。
(六)民生审计。以保障和改善民生,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推动民生领域相关改革任务落地落实,促进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为目标,加强就业、社会保障、住房、教育、卫生健康、生活新空间等重点民生资金项目审计。
——创业就业政策落实情况审计。围绕打造“创业芜优”之城,重点关注“紫云英人才计划”实施。围绕减负、稳岗、扩就业等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重点关注职业技能提升、创业带动就业、就业帮扶等政策落实情况,推动落实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受灾群众、退补渔民等重点群体就业保障政策,促进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提高就业补助资金使用效益。
——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围绕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基金和应对人口老龄化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重点关注全民参保计划执行、社会保险基金筹集管理和运行风险,促进基本养老保险有序衔接全国统筹,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有序衔接省级统筹等改革任务,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社会保险制度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兜底保障政策落实和资金使用情况审计。围绕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残疾人补贴、彩票资金、捐赠资金、优抚安置、救灾应急等资金使用情况,重点关注资金申请、审核、分配、使用等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特殊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到位。
——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和改革推进情况审计。围绕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公积金等管理使用情况,重点关注保障性住房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以及住房保障资金使用绩效等情况,促进政策落实到位。
——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和改革推进情况审计。围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特色化发展,重点关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推动深化教育经费保障、教师队伍建设、“双减”政策及“三心”工程落实、人才培养等方面改革,提高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的年限。
——卫生健康体系改革发展情况审计。围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等资金投入和管理使用情况,重点关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人口计划生育和三孩生育政策实施情况、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和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芜湖)建设及“华佗计划”实施等情况,促进创建国家卫生(健康)城市。
——生活新空间重点民生项目推进情况审计。重点关注阅读空间、文艺演出场所、文创平台、百年历史建筑复活计划、“两江”文旅走廊、社区中心和睦邻中心“两级中心”、休闲空间场所等项目建设,及向市民开放使用情况。
(七)经济责任审计。以强化干部管理监督,促进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为目标,加强对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
——优化项目管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干部管理监督需要和审计资源等实际情况,科学制定经济责任审计中长期审计规划和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坚持党政同责、同责同审,以任中审计为主,进一步规范经济责任审计流程,有序推进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实施。
——准确把握审计内容。围绕领导干部权力运行和目标任务完成,根据不同类别、不同级次、不同地区(部门、单位)领导干部的履职特点,重点关注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实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和项目资金,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运行风险防范,以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和遵守廉洁从政(从业)规定等情况,准确界定责任,规范审计评价,鼓励探索创新,支持担当作为。
——形成监督合力。加强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协作配合,发挥监督合力,完善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责任追究、整改落实等制度。
(八)督促审计查出问题全面整改落实。坚持以推动审计查出问题有效整改、巩固拓展审计整改效果为目标,坚持揭示问题与推动解决问题相统一,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做实审计监督“后半篇文章”。
——强化责任落实。审计委员会要及时研究审计查出重大问题的处理意见,统筹协调并督促落实。被审计单位要压实整改主体责任,主管部门要强化管辖领域的监管责任。审计机关对整改工作负有督促检查责任,要查验核实整改情况,及时组织审计整改“回头看”。
——健全工作机制。要形成审计查出问题清单,明确整改责任主体、时限要求等。整改要科学合理、分类施策,能够立行立改的,应提出明确、具体、可操作、标准统一的整改要求;涉及体制机制或相关法规政策不完善的,应提出深化改革、完善制度的意见建议,督促有关部门单位研究改进。加强审计整改信息化建设,严格记账销账管理,提升整改效果。
——加强整改监督。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联动,推动审计监督与党管干部、纪律检查、追责问责结合,将审计结果和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健全审计整改约谈和责任追究机制,对拒不整改、推诿整改、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提请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或主管部门研究处理。推进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意见及审计整改报告归入领导干部本人档案。
三、主要措施
(一)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巩固和深化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成果,确保中央和省、市关于审计工作的决策部署得到有效落实,切实做到“两个维护”。
——健全审计委员会工作运行机制。市委审计委员会要加强对县市区(开发区)党委(党工委)审计委员会工作的领导,完善开发区(工业园区)审计工作体制机制。各级党委(党工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要认真履职尽责,加强研究谋划、沟通协调、服务保障、督察督办,将审计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确保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
——完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要认真落实中央审计委员会及省、市委审计委员会的议定事项,结合实际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要健全审计监督重大事项督察督办制度,确保决策部署有效落实。
——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重要审计情况、重要审计报告、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及其处理意见等,审计机关要先向本级党委审计委员会请示报告,经批准后再按法定程序办理。重大事项要及时向上级党委审计委员会请示报告,委员会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对请示报告工作负总责。
——加强全市审计工作领导。上级审计机关要强化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加强审计项目计划的统筹管理,优化审计组织方式,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加强审计宣传,加强对下级审计机关的考核和干部管理。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意见》,强化对被审计单位内审工作业务指导和监督。依法核查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
(二)全面加强审计业务管理。加大审计创新力度,在盘活用好审计资源上下功夫,向管理要效率,靠创新提效能。
——创新审计理念和方式方法。审计工作既要关注权力规范运行,也要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完成。加强审计工作统筹,综合运用上审下、交叉审、同级审等审计组织方式,推进跨层级、跨专业、跨区域审计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做实研究型审计。深入研究和把握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和审计对象应承担的目标任务及项目资金。开展开发区(工业园区)闲置建设用地、工业低效土地全域治理,以及“标准地”制度实施情况等重大审计问题或重点审计对象的专题研究;选择创优审计项目开展审计全过程研究;对所有审计项目加强审前研究。研究经费支出列入预算予以保障。通过研究,精准高效揭示问题,摸清问题背后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缺陷和制度性漏洞。
——加强审计计划管理。科学制定“十四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和年度审计项目计划,要紧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推进人民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和“十四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有效衔接。完善审计对象资料库、审计项目库、审计创新技术方法库、审计优秀成果案例库。原则上年度审计项目应在中长期审计项目库中筛选确定。加强审计计划的统筹管理,推进上下级审计机关之间审计项目计划的协调,确保审计高效协同实施。
——加强审计实施管理。坚持质量和效率相统一,审前加强调查了解,科学制定审计工作方案、实施方案。审中严格执行审计现场管理要求,落实审计组组长负责制,规范审计行为,强化审计现场时限管理和动态跟踪,严格审计组例会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健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全流程审计质量管控,建立适应信息化条件的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推进以案释法,汇编优秀案例,加强审计实务指引。制定审计项目四级复核审理办法,完善审核复核审理制度。加强审计质量检查,开展优秀审计项目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审计工作质量。
——加强审计结果运用。加强审计结果跨年度、跨地域、跨行业、跨领域的综合分析,提炼普遍性、规律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落实审计容错免责机制,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建议。加大审计结果公开和审计整改情况公告力度。强化与其他监督部门和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健全完善重大问题线索移送和重要问题报送机制。
——强化审计法治保障。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法治建设责任,学习宣传贯彻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地方性审计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加强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核和备案审查。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推进“八五”普法规划实施。
(三)加强审计干部队伍建设。全面落实“立身、立业、立信”的总要求,锻造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
——加强专业能力建设。落实分层分级分类培训要求,不断提升审计干部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改进审计双导师制,加大以审代训力度,坚持在实践中锤炼干部过硬本领。培养复合型人才,推进干部轮岗交流,完善学习交流机制,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发挥社会专业技术力量,满足审计工作需要。
——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建立健全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人事相宜的选拔任用体系。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发挥干部考核评价的正向激励作用。
——加强政治机关建设。加强政治学习,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推动机关党建与审计业务融合发展。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市委实施细则要求,严格执行审计“四严禁”工作要求和“八不准”工作纪律,准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健全审计机关管理制度,自觉接受纪检监察监督、巡察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各方面监督。
(四)坚持科技强审。结合“金审三期”及“数字芜湖”建设,加快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实现审计方法技术的全面革新,提高运用信息化技术发现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
——提升信息化支撑能力。推动金审工程三期项目建设,完成国产化技术改造和部署。完善审计业务网络,实现与省审计厅数据分析网联通。加强网络安全常态化检查,健全完善网络安全管理相关制度,提升网络安全防御和应急处置能力。
——提升数据管理水平。建立审计数据专家分析团队,健全数据采集和定期报送机制,加大对多行业、多部门数据的分类归集,加强数据整合和标准化,积累形成审计行业数据资源库。规范数据集中管理制度,科学设定数据访问权限,严格执行数据安全管理规定,保障数据安全完整。
——加强数据资源分析利用。加强对各领域、各层级、各系统间数据的关联分析,加大数据标准化模板和数据分析模型的开发、整理和共享共用,提高“总体分析、系统研究、发现疑点、分散核查”的数字化审计水平,建立适应审计全覆盖的“大数据”审计支撑体系,增强判断评价宏观经济、感知经济风险等能力。逐步实现各级审计机关之间、审计机关与审计现场之间的信息共享,提升数据利用价值,推进信息技术与审计业务的深度融合。
各县市区、开发区、各部门要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领导,积极主动支持配合审计工作。凡是管理分配使用公共资金、资产、资源的部门和单位,凡是行使公共权力、履行经济责任、承担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领导干部,都要依法自觉接受审计监督,做好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工作,建立健全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县市区、开发区审计机关要根据本规划要求,抓好规划实施。